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的摄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摄像模组,壳体包括后壳,后壳上设有槽体结构,槽体结构朝向后壳外侧形成有开口;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感光芯片通过防抖机构安装于槽体结构内,感光芯片的感光区与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防尘盖,防尘盖安装于后壳;镜头组件,镜头组件与防尘盖可拆卸连接。该移动终端中的镜头组件为可拆卸的外接镜头,摒除了镜头尺寸的限制,节省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且可以应对不同的摄影更换匹配的镜头组件,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更专业化。
公开号:CN214337938U
申请号:CN202120248246.6U
申请日:2021-01-2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许智杰;郭侲圻;杨承修;林立恒;游琮伟
申请人: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4M1-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的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n0002] 目前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趋于高质量、高解析等专业走向,碍于终端设备的空间大小的限制,现阶段是以多摄像头达成不同焦段与不同情境的摄像需求,但是若走向专业化摄影,面对终端摄像头模块,对摄像头模块中的镜头、光圈等组件的要求势必要往上提升,但是目前的终端设备空间尺寸有限,很难满足需求。
[n000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的镜头组件为可拆卸的外接镜头,摒除了镜头尺寸的限制,节省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且可以应对不同的摄影更换匹配的镜头组件,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更专业化。
[n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n0005]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摄像模组;
[n0006] 所述壳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上设有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朝向后壳外侧形成有开口;
[n0007] 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n0008] 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通过防抖机构安装于所述槽体结构内,所述感光芯片的感光区与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所述防抖机构用于补偿影像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偏移,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n0009] 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后壳的槽体结构内,且所述防尘盖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入光侧,所述防尘盖与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以用于封闭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
[n0010] 安装于所述防尘盖背离所述感光组件一侧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可拆卸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所述镜头与所述感光芯片相对。
[n0011] 上述移动终端中,包括有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摄像模组,壳体内还安装有电路板及多种电子器件,其中,壳体包括有后壳,后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感光组件的槽体结构,槽体结构在后壳的外侧形成有一开口,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防尘盖和镜头组件,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感光芯片通过防抖机构安装在槽体结构内,且感光芯片与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防抖机构可以补偿摄像过程中影响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偏移,提供更好的防抖体验,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均与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感光组件的接收光线的方向为取光方向,也就是摄像模组的取光方向,与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相同,镜头的光轴方向就是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感光芯片背离防抖机构的一侧有感光区,用于接收照相过程中的影像,感光区与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便于接收影像光线;在后壳的开槽结构的开口处安装防尘盖,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镜头组件,防尘盖安装在后壳上,与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位于感光组件的入光侧,也就是位于感光单元的取光的一侧,安装在槽体结构的开口边缘处,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的表面可以和后壳的背面平齐,或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的表面比后壳的背面低一些,防尘盖可以将感光组件封闭在槽体结构内,起到防尘作用,防尘盖的中部可开阖,防尘盖的中部可以打开形成敞口,或闭合完全封闭,当需要摄像时防尘盖中部打开形成敞口便于光线进入感光组件,当不需要摄像时,可以闭合,具有防尘效果,具体地,防尘盖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后壳的槽体结构的开口处,方便更换;镜头组件与防尘盖为可拆卸连接,镜头组件中包括镜头,镜头与感光芯片相对,具体地,镜头与感光芯片的感光区正对,其中,镜头组件与防尘盖为可拆卸连接,即,镜头组件的镜头形成一外接镜头,对于上述移动终端,镜头组件外接在后壳上,且镜头组件与防尘盖为可拆卸连接,相当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上,可以对镜头组件进行很方便的更换,对于不同的摄影需求,可以应对摄影需求在移动终端的后壳上安装匹配要求的镜头,以实现相应需求的成像效果,比如,可以更换不同焦段的镜头实现不同焦段需求的拍摄效果,或者,更换如鱼眼、移轴镜头实现特殊成像效果的拍摄;在移动终端上不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摄像头模组,使镜头组件外接于移动终端的后壳上,摒除了镜头尺寸的限制,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更专业化。
[n0012] 因此,上述移动终端中的镜头组件为可拆卸的外接镜头,摒除了镜头尺寸的限制,节省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且可以应对不同的摄影更换匹配的镜头组件,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更专业化。
[n0013] 可选地,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镜头配合的对焦马达;所述防尘盖设有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对焦马达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电极对接的电极端,当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安装固定时,所述对焦马达的电极端与所述连接电极接触连接。
[n0014] 对焦马达可以与镜头配合结合一体化,且镜头组件为外接在防尘盖背离后壳的一侧,对焦马达不会受移动终端机身限制,可以应镜头设计,使镜头有更好的对焦效果。
[n0015] 可选地,所述电极端包括弹簧顶针,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端部形成用于与所述防尘盖配合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弹簧顶针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周侧的外壁上,且所述弹簧顶针的轴心线沿所述镜头组件径向设置,所述弹簧顶针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轴心线的一端形成自由端,当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安装固定时,所述对焦马达的弹簧顶针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电极接触连接。
[n0016] 使用弹簧顶针作为电极端与连接电极接触连接,连接稳定性强。
[n0017] 可选地,沿所述槽体的开口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槽体结构的边缘部与所述防尘盖之间。
[n0018] 在后壳上沿槽体结构的开口设置密封圈,使得在槽体结构开口处的防尘盖与后壳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有利于提高防尘、防水的效果。
[n0019] 可选地,所述感光芯片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的周侧中的第一侧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压电陶瓷片;所述滤光片的周侧设置有集尘部。
[n0020] 陶瓷片受激发后震动可以振起滤光片表面的粉尘,集尘部收集振落的粉尘,避免震起的粉尘再次造成污染,可以保证滤光片的洁净度,保证滤光片良好的透光性。
[n0021] 可选地,所述集尘部至少包括容留组件或防尘凝胶中的一者。
[n0022] 使用容留组件或者防尘凝胶来收集在滤光片上震落的粉尘,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n0023] 可选地,所述防尘盖包括:
[n0024] 与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配合的环形支架;
[n0025] 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架的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绕所述环形支架的轴心线的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叶片的一端绕与所述轴心线平行的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架;当每个所述叶片位于第一工位时,每个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环形支架的中心,且多个所述叶片配合以完全封闭所述后壳的开口;当每个所述叶片位于第二工位时,每个所述叶片远离所述环形支架的中心,所述多个叶片之形成与所述感光芯片对应的敞口以裸露所述感光芯片的感光区;
[n0026] 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切换的驱动机构。
[n0027] 上述通过多个叶片闭合或打开来完全封闭槽体结构的开口或者裸露槽体结构内的感光芯片,可以在不拍摄或者更换镜头组件时,使叶片聚拢靠近环形支架的中心,把开槽结构的开口完全封闭,避免灰尘进入壳体内部,保护感光芯片,避免感光芯片入尘或者是遭受物理性的损坏;当需要进行拍摄时,镜头安装之后叶片打开形成敞口可以露出感光芯片的感光区,完成拍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n0028] 可选地,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n0029] 在镜头组件朝向防尘盖的端部外周设置外螺纹,在防尘盖上设置内螺纹,镜头组件与防尘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稳定性强。
[n0030] 可选地,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盖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镜头组件的槽孔;
[n0031] 所述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端部的周侧设置有卡扣;或者,
[n0032] 所述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端部的周侧设置有卡槽。
[n0033] 镜头组件的一端伸进防尘盖槽孔内,镜头组件与防尘盖通过卡槽卡扣的卡接方式连接,使镜头组件与防尘盖固定,安装简单方便,且可靠性较好。
[n0034] 可选地,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通过磁性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盖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设有磁性件,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磁性件配合相吸的磁性体。
[n0035] 通过镜头组件的磁性体与防尘盖的磁性件之间的吸引力固定,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n003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3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n003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n003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尘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4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n004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组件和防尘盖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n0042] 图标:1-壳体;2-感光芯片;3-防抖机构;4-镜头组件;5-防尘盖;6-滤光片;7-压电陶瓷片;8-集尘部;9-密封圈;11-后壳;21-感光区;41-弹簧顶针;51-环形支架;52-叶片;53-旋转环;54-连接电极。
[n004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44]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的摄像模组,壳体1包括后壳11,后壳11上设有用于安装感光组件的槽体结构111,槽体结构111朝向后壳11外侧形成有开口;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2,感光芯片2通过防抖机构3安装于槽体结构111内,感光芯片2的感光区21与槽体结构111的开口相对;防抖机构3用于补偿影像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偏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防尘盖,防尘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的槽体结构内,且防尘盖5位于感光组件的入光侧,防尘盖与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以用于封闭槽体结构的开口,安装于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一侧的镜头组件4,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可拆卸连接,镜头组件4包括镜头,镜头与感光芯片2相对。
[n0045] 上述移动终端中,包括有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摄像模组,壳体1内安装有电路板及多种电子器件,其中,壳体1包括有后壳11,后壳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感光组件的槽体结构111,槽体结构111在后壳11的外侧形成有一开口;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防尘盖和镜头组件,感光组件包括单一的感光芯片2,感光芯片2通过防抖机构3安装在槽体结构111内,且感光芯片2与壳体1内的电路板电连接,防抖机构3可以补偿摄像过程中影响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偏移,提供更好的防抖体验,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均与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感光组件的接收光线的方向为取光方向,也就是摄像模组的取光方向,与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相同,镜头的光轴方向就是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感光芯片2背离防抖机构3的一侧有感光区21,用于接收照相过程中的影像,感光区21与槽体结构111的开口相对,便于接收影像光线;在后壳11的开槽结构的开口处安装防尘盖,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镜头组件4,防尘盖安装在后壳上,与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位于感光组件的入光侧,也就是位于感光单元的取光的一侧,安装在槽体结构的开口边缘处,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的表面可以和后壳的背面平齐,或防尘盖背离感光组件的表面比后壳的背面低一些,防尘盖可以将感光组件封闭在槽体结构内,起到防尘作用,防尘盖的中部可开阖,防尘盖的中部可以打开形成敞口,或闭合完全封闭,当需要摄像时防尘盖中部打开形成敞口便于光线进入感光组件,当不需要摄像时,可以闭合,具有防尘效果,具体地,防尘盖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后壳的槽体结构的开口处,方便更换;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为可拆卸连接,镜头组件4中包括镜头,镜头与感光芯片2相对,具体地,镜头与感光芯片2的感光区21正对,其中,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为可拆卸连接,即,镜头组件4的镜头形成一外接镜头,对于上述移动终端,镜头组件4外接在后壳11上,且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为可拆卸连接,相当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上,可以对镜头组件4进行很方便的更换,对于不同的摄影需求,可以应对摄影需求在移动终端的后壳11上安装匹配要求的镜头,以实现相应需求的成像效果,比如,可以更换不同焦段的镜头实现不同焦段需求的拍摄效果,或者,更换如鱼眼、移轴镜头实现特殊成像效果的拍摄;在移动终端上不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摄像头模组,使用单一的镜头组件4,使镜头组件4外接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1上,摒除了镜头尺寸的限制,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更专业化。
[n0046] 因此,上述移动终端中的镜头组件4为可拆卸的外接镜头,摒除了镜头尺寸的限制,节省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且可以应对不同的摄影更换匹配的镜头组件4,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功能更专业化。
[n0047]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上述移动终端中,镜头组件4还包括与镜头配合的对焦马达;防尘盖设有连接电极54,连接电极54与移动终端的电路板电连接,对焦马达具有用于与连接电极54对接的电极端,当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安装固定时,对焦马达的电极端与连接电极接触连接。对焦马达可以与镜头配合结合一体化,且镜头组件4为外接在防尘盖背离后壳的一侧,对焦马达不会受移动终端机身限制,可以应镜头设计,使镜头有更好的对焦效果。
[n0048]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上述电极端包括弹簧顶针41,镜头组件4朝向防尘盖5的端部形成用于与防尘盖5配合连接的安装部,弹簧顶针41安装于安装部周侧的外壁上,且弹簧顶针41的轴心线沿镜头组件径向设置,弹簧顶针背离镜头组件的轴心线的一端形成自由端,具体地,防尘盖朝向镜头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组件的槽孔,连接电极可以设置槽孔的内壁上;当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安装固定时,对焦马达的弹簧探针的自由端与连接电极接触连接。弹簧顶针的轴心线与镜头组件的轴心线垂直,且弹簧顶针可以设置在镜头组件的端部外壁,弹簧顶针的自由端凸出镜头组件的端部外壁表面,镜头组件4的端部伸进防尘盖槽孔内配合,对焦马达的弹簧顶针位于在镜头组件4一端的端部的侧面,当镜头组件4往防尘盖上安装时,镜头组件4安装固定的位置,对焦马达的弹簧顶针与连接电极对接;使用弹簧顶针作为电极端,可以更好的与对连接电极接触,连接稳定性强。
[n0049]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上述移动终端中安装于后壳11的开口处的防尘盖5,防尘盖5位于感光芯片2与镜头组件4之间,起到防尘作用,具体地,防尘盖5包括:与槽体结构111的开口配合的环形支架51;安装于环形支架51的多个叶片52,多个叶片52绕环形支架51的轴心线的周向分布,每个叶片52的一端绕与轴心线平行的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环形支架51;当每个叶片52位于第一工位时,每个叶片52靠近环形支架51的中心,且多个叶片52配合以完全封闭后壳11的开口;当每个叶片52位于第二工位时,每个叶片52远离环形支架51的中心,多个叶片52之形成与感光芯片2对应的敞口以裸露感光芯片2的感光区21;用于驱动每个叶片52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切换的驱动机构。通过多个叶片52闭合或打开来完全封闭槽体结构111的开口或者裸露槽体结构111内的感光芯片2,可以在不拍摄或者更换镜头组件4时,使叶片52聚拢靠近环形支架51的中心,把开槽结构的开口完全封闭,避免灰尘进入壳体1内部,保护感光芯片2,避免感光芯片2入尘或者是遭受物理性的损坏;当需要进行拍摄时,镜头安装之后叶片52打开形成敞口可以露出感光芯片2的感光区21,完成拍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n0050] 具体地,作为驱动旋转环53转动的一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与旋转环53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旋转环53转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微型电机或微型马达等动力部件,使动力装置通过传动结构与旋转环53传动连接,通过控制动力装置来驱动旋转环53转动;更具体地,使动力装置与移动终端的电路板电连接,且可以将对焦马达的电极端与连接电极对接导通后的导通信号作为动力装置的控制信号,也就是当镜头组件4安装好后,对焦马达的电极端与连接电极接触对接并导通,形成一导通信号,电路板上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该导通信号控制动力装置工作,驱动旋转环53转动,使得叶片52打开,形成敞口以便于摄像;当镜头组件4脱离防尘盖,对焦马达的电极端与连接电极没有连接,没有任何导通信号,电路板上的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动力装置工作,驱动旋转环53转动,使得叶片52闭合,完全封闭槽体结构111的开口。
[n0051] 具体地,上述移动终端中,后壳11上沿槽体结构111的开口设有密封圈9,密封圈位于槽体结构的边缘部与防尘盖之间,可以使得在槽体结构111开口处的防尘盖与后壳11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有利于提高防尘、防水的效果。
[n0052]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5所示,上述移动终端中,感光芯片2朝向镜头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滤光片6,滤光片可以过滤红外光,滤光片的周侧中的第一侧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压电陶瓷片7,具体地,可以将压电陶瓷片直接设置在第一侧边的边缘部的边缘顶侧,便于设置,或者,将压电陶瓷片设置在滤光片的透光的表面上,且由于滤光片需要滤光用于摄像,压电陶瓷片在靠近边缘的位置,将压电陶瓷片设置在滤光片的透光表面,可以直接带动滤光片震动,震动比较强烈,便于滤光片上的灰尘震落;滤光片的周侧设置有集尘部8,在滤光片的周侧设置集尘部8,陶瓷片受激发后震动可以振起滤光片表面的粉尘,集尘部收集震落的粉尘,避免震起的粉尘再次造成污染,可以保证滤光片的洁净度,保证滤光片良好的透光性。
[n0053] 具体地,集尘部可以至少包括容留组件或防尘凝胶中的一者。具体地,集尘部可以只包括容留组件,容留组件可以收集震落的灰尘,容留组件可以位于在滤光片的周侧,具体可以安装在槽体结构的内部,优选地,可以设置滤光片的下方,更便于收集灰尘;或者,集尘部只包括防尘凝胶,防尘凝胶可以粘附灰尘,设置在滤光片的周围就可以,具体可以设置在槽体结构的内壁上,或者在槽体结构内设置其他支架用来设置防尘胶;或者,集尘部包括容留组件和防尘胶,可以更有效的将震起的灰尘收集起来,避免二次污染;对于上述集尘部的设置,使用容留组件或者防尘凝胶来收集在滤光片上震落的粉尘,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n0054] 具体地,在感光芯片2的入光侧可以设置两个滤光片,且滤光片为红外滤光片。由于震动会对滤光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避免滤光片因震动产生功能变异影像滤光效果,可以设置双层滤光片以补偿滤光片的滤光效果,保证摄像效果。
[n0055] 具体地,针对镜头组件4与后壳11的安装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设置方式,如:
[n0056] 方式一:
[n0057] 镜头组件4可以与防尘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镜头组件4朝向防尘盖的端部外周设置外螺纹,在防尘盖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组件的槽孔,槽孔内壁上设置内螺纹,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稳定性强。
[n0058] 方式二:
[n0059] 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11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防尘盖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组件的槽孔,具体地,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槽,镜头组件4朝向防尘盖的端部的周侧设置有卡扣,镜头组件4的一端伸进防尘盖的槽孔内,镜头组件4上的卡扣与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的卡槽卡接;或者,在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设置卡扣,在镜头组件朝向防尘盖的端部的周侧设置有卡槽,镜头组件4的一端伸进防尘盖的槽孔内,镜头组件4上的卡槽与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的卡扣卡接,上述通过卡扣卡槽的连接方式使镜头组件4与防尘盖固定,安装简单方便,且可靠性较好。
[n0060] 方式三:
[n0061] 镜头组件与防尘盖通过磁性连接固定,防尘盖朝向镜头组件的一侧设有磁性件,镜头组件朝向防尘盖的一端设有与磁性件配合相吸的磁性体。通过镜头组件的磁性体与防尘盖的磁性件之间的吸引力固定,简单可靠;
[n0062] 具体地,上述磁性件可以为永磁铁,磁性件与磁性体的磁性相反,使磁性件与磁性体之间的吸引力直接将镜头组件固定,使用方便。或者,上述磁性件为电磁铁,电磁铁内包括线圈,可以通过改变线圈中导线通电流的方向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安装镜头组件时,可以使电磁铁与镜头组件上的磁性体磁性相反,从而可以使电磁铁与磁性体相吸,将镜头组件固定在防尘盖上;在需要拆卸镜头组件时,可以改变线圈的通电电流的方向,使电磁铁与磁性体磁性相同,电磁铁与磁性体相斥,将镜头组件弹出,便于镜头组件拆卸。
[n0063]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摄像模组;
所述壳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上设有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朝向后壳外侧形成有开口;
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通过防抖机构安装于所述槽体结构内,所述感光芯片的感光区与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所述防抖机构用于补偿影像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偏移,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安装于所述后壳的槽体结构内,所述防尘盖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入光侧,且所述防尘盖与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相对以用于封闭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
安装于所述防尘盖背离所述感光组件一侧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可拆卸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所述镜头与所述感光芯片相对。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镜头配合的对焦马达;所述防尘盖设有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对焦马达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电极对接的电极端,当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安装固定时,所述对焦马达的电极端与所述连接电极接触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包括弹簧顶针,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端部形成用于与所述防尘盖配合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弹簧顶针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周侧的外壁上,且所述弹簧顶针的轴心线沿所述镜头组件径向设置,所述弹簧顶针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轴心线的一端形成自由端,当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安装固定时,所述对焦马达的弹簧顶针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电极接触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槽体的开口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槽体结构的边缘部与所述防尘盖之间。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周侧中的第一侧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压电陶瓷片;所述滤光片的周侧设置有集尘部。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部至少包括容留组件或防尘凝胶中的一者。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包括:
与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配合的环形支架;
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架的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绕所述环形支架的轴心线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叶片的一端绕与所述轴心线平行的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架;当每个所述叶片位于第一工位时,每个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环形支架的中心,且多个所述叶片配合以完全封闭所述后壳的开口;当每个所述叶片位于第二工位时,每个所述叶片远离所述环形支架的中心,所述多个叶片之形成与所述感光芯片对应的敞口以裸露所述感光芯片的感光区;
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切换的驱动机构。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盖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镜头组件的槽孔;
所述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端部的周侧设置有卡扣;或者,
所述防尘盖的槽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端部的周侧设置有卡槽。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防尘盖通过磁性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盖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设有磁性件,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防尘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磁性件配合相吸的磁性体。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324148B2|2008-01-29|Camera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unit used therefor having a sealing structure between a dust proofing member and an image pick up device
JP4223851B2|2009-02-12|小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100722B2|2012-12-19|変換アダプタ装置及び交換レンズシステム
JP2005148109A|2005-06-09|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TWI405456B|2013-08-11|Camera module
US8294816B2|2012-10-23|Imag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lens mount without mirror box
JP2003348462A|2003-12-05|カメラ及び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JP2010193435A|2010-09-02|撮像装置
CN109167909B|2020-07-24|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20218450A1|2012-08-30|Autofocus-Zoom Camera Module Integrat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 as High Speed Shutter
JP2007104288A|2007-04-19|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KR20030034127A|2003-05-01|사진촬영 기계 혹은 카메라용 소형 촬영장치
JP4028754B2|2007-12-26|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カメラ用アッセンブリ
KR101078858B1|2011-11-02|자동 초점 기능을 갖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4337938U|2021-10-01|一种移动终端
JP3989295B2|2007-10-10|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CN112804383A|2021-05-14|一种移动终端
CN102385221B|2014-10-22|摄像装置
CN212115444U|2020-12-08|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677533B2|2015-02-25|変換アダプタ装置及び交換レンズシステム
CN109714504B|2021-03-05|摄像设备
JP3989293B2|2007-10-10|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JPH0627892B2|1994-04-13|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3926676B2|2007-06-06|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JP4499978B2|2010-07-14|カメラ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48246.6U|CN214337938U|2021-01-28|2021-01-28|一种移动终端|CN202120248246.6U| CN214337938U|2021-01-28|2021-01-28|一种移动终端|
[返回顶部]